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阮雅难)3月6日,通山县大畈镇机关党支部联合社区党支部、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组织30余名党员志愿者深入官塘村及社区开展禁毒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活动通过“入户宣传+集中讲解+流动宣教”三维模式,精准普及禁毒知识,筑牢全民禁毒防线。
党建引领,先锋带头“零距离”宣教
党员志愿者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分组走进官塘村农户、商户家中,发放《全民共治 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禁毒法》等宣传资料120余份。结合近年来查处的涉毒典型案例,重点解析“依托咪酯”“右美沙芬”等新型毒品伪装成电子烟、药品的形态特征及成瘾危害,强调“一次好奇、终身悔恨”的警示意义。针对农村地区易发问题,志愿者以“拉家常”方式普及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法律后果,明确“侥幸种植=触碰刑责”的法治红线。
多维联动,织密基层“防护网络”
在社区设置的流动宣教点,通过仿真毒品模型展示、互动问答等形式,吸引200余名群众参与。志愿者现场教授辨别罂粟幼苗与大芥菜、虞美人等相似植物的技巧,并同步推广“中国禁毒”微信公众号,引导群众通过“随手拍”功能举报可疑线索。
长效赋能,构建全民共治格局
大畈镇禁毒社工刘元果介绍,此次活动是深化“双报到”机制的重要实践,通过“镇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员”三级联动,将禁毒宣传纳入党员服务基层治理考核指标。在主题活动月中,大畈镇将继续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开展三项专项行动:一是针对青少年群体推进“禁毒知识进校园”系列讲座;二是结合隐水村“春日漫游会”活动对参与活动人员开展主题宣传;三是联合镇市场所加强药店、物流网点等重点场所的麻精药品管控,形成“宣教—管控—帮扶”闭环体系。
此次活动成效显著,官塘村村民张大爷感慨:“以前总觉得毒品离农村很远,现在才知道新型毒品可能伪装成糖果、奶茶,这样的宣传既实用又及时!”大畈镇将以“党建+禁毒”模式持续赋能基层治理,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部门协同,为创建“平安乡村”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