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一纸邻里公约,“约”出社区文明新风

来源:咸宁文明网 时间:2025-08-27 10:2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县文明办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开设“学习身边好人 推进移风易俗”专题,主动寻找、挖掘、宣传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让正能量充盈社会。他们是孝老爱亲的模范、诚实守信的典范、助人为乐的先锋、敬业奉献的表率、见义勇为的英雄……这些“身边好人”,是可感可学的道德标杆,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鲜活榜样。

在黄沙铺镇黄沙社区,一位退休老教师的八年坚守,换来了一片难得的宁静与洁净。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到如今的全民拥护,郭庆维用一份亲手拟定的“禁鞭公约”和踏遍百家门的耐心,成功移除了困扰社区多年的“噪音、污染、安全隐患”三座大山,让文明新风吹遍了小区的每个角落。

走进黄沙铺镇黄沙社区的一栋居民楼内,64岁的退休教师郭庆维正耐心地向小区居民宣传禁鞭相关知识。多年来,他深切体会到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刺耳的噪音扰人安宁,浑浊的空气污染环境,安全隐患令人担忧,还有节日之后沉重的清扫负担。这一切让他下定决心,要从自己居住的小区开始,推动改变这一传统旧习。

郭庆维

退休教师

每年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放鞭炮,车停在这个院子里面,到第二天早晨起来,这个车已经是面目全非了,特别是碰到下雨天,泥浆全部溅到车上,非常的难看。而且我们小区高楼层,他们都是没有玻璃的,放炮的时候,污染非常严重。当时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我想能不能够跟县城那样,禁炮、禁鞭。

空有想法而不付诸行动,终是空中楼阁。郭庆维说干就干,并迅速行动起来。

郭庆维

退休教师

我白天上班,下班了以后只要有空,我碰到我院子里的人,我就跟他交谈,谈这个事,有很多人支持我。

有了初步的支持,更有了越来越多的邻居理解和认同。郭庆维便主动当起了“文明宣传员”,一步步推进他的“禁鞭计划”。

郭庆维

退休教师

第一步就是提倡,写一份倡议书,在这个基础上,我特别要做那些对这个禁鞭还不怎么支持的,还想不通的,这样的人我要每家每户到他们家里去座谈。我当时就拿着纸笔,同意禁鞭的你就签个字在这里,得到所有人赞同以后,形成了一个禁鞭的公约,那就有一定的约束力了。

推行新规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也遇到了不少阻力,尤其是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农村地区。

郭庆维

退休教师

在农村来说,要想真正实现这个目标,肯定还是难度很大的,有些人说我是办喜事,放炮热闹一些,我就慢慢跟他们做工作,如果说你有一家放炮,那么我们这个禁鞭工作就前功尽弃。

在他的耐心沟通、不懈努力和以身作则下,越来越多的居民理解并加入到支持“禁鞭”的行列。从最初寥寥几户响应,到逐渐凝聚大多数人的共识,小区里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明显减少。

郭庆维

退休教师

到现在为止(“禁鞭”)已经8年了,形成了(居民)一种自觉的行为。

刘丽琼

村民

这个不放炮是真的好,卫生又好搞,反正喜事并不是放点鞭炮就是喜,郭老师提倡的很好。

如今的黄沙社区,环境宁静祥和,生活舒适整洁。八年坚守,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社区文明新风尚。

郭庆维

退休教师

为了把我们这个小区建设成一个文明的、健康的、祥和的小区,我也甘愿付出我一点微薄之力,能够做成这个事,其实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他们(社区居民)也付出了很多。

阮美林

黄沙社区工作者

郭老师做的事看似不大,但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坚持,他带头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这才是真正的“身边好人”。

一位退休老教师的朴素坚持,点亮了社区的文明之光。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实在的行动,让“好人”形象变得真实可感,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来源:云上通山

记者:明洁

见习记者:阮班浩 徐聂 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