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饶敏、吴文谨、特约记者胡剑芳、李星报道:3月24日,在咸安区凤凰科技孵化园内,企业已然迎来复苏发展之春。走进湖北敏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车间,一侧60多名工人正紧锣密鼓安装设备;另一侧,刚组装好的机械手臂上下翻飞,抢抓生产。
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之一的敏实集团,在咸安投资20亿元,去年11月决定将其武汉工厂向咸安搬迁,谁料搬迁投产之路并不平坦。
“因为疫情,不仅设备的拆卸、运输难,人员、后勤问题更是千头万绪。”公司负责人宋仕前说,这边空有大片厂房,那边其他省份复工的下游厂商“嗷嗷待哺”,巨大的压力让他身心俱疲。
最为棘手时,他想到微信群中有个“服务专班”,这是咸安组织9名党员干部为企业量身定制的。专班的职责,就是为企业搬迁“披荆斩棘”。
作为武汉迁入企业,员工全在外地,人员到岗是“第一关”,宋仕前一呼叫,专班迅速实施“点对点”无缝对接,从外地接来全部员工;设备搬迁是“第二关”,专班办妥手续,联系物流公司开展专运,5天从武汉运来40余大卡车的设备,让公司边组装、边投产;在其他难题上,专班更是打好“提前量”,年前启动员工宿舍和食堂装修、厂房基础建设,实现了政府买单,“拎包入驻”。
像服务敏实公司这样的“战时专班”,得益于咸安“企业呼叫,干部报到”的工作机制。
针对企业复工中的“卡壳点”,2月下旬,该区挑选78名党员干部担任“特派员”,下沉工作一线,根据诉求梳理了“企业呼叫”事项清单,所有与复工相关的事宜都由专班代跑,全面落实就地办理 、现场办理、重点办理的“天天报到”要求。
健翔生物是咸安百亿医药产业的“龙头”,二期打算投资10亿元建成12条生产线。巨大的投资占据企业的主要资金流,腾出手来抓生产的资金捉襟见肘。怎么办?
3月8日,常务副总经理龙镭致电特派员、区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陈勇。陈勇全力协助,区政府相关负责人2次带银行上门服务,仅3天4000万元贷款就顺利到账。随着员工全部返岗,公司4条生产线全面复工。
快速反应,实时沟通,破解难题,成为“战时专班”赢得企业信任的秘诀。近两个月,78名特派员天天奔波在上门服务企业的路上。“政府对我们事无巨细,有求必应,我们的搬迁较原计划提早了40多天。”宋仕前对记者说,经过这次疫情考验,让他们深感选择投资咸安的正确性。
据悉,截至3月22日,咸安285家主要企业中,有238家通过复工复产审批,综合复工率达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