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做好顶层设计,传承戏曲文化。一是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下发了《咸宁市“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咸宁市戏曲振兴五年计划》,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二是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组长、市政府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戏曲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负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明确了职责分工。按《工作落实方案》的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四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使“戏曲进校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对各成员单位具体工作通过联席会议进行通报和督办,为“戏曲进校园”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理清实施步骤、抓好三个阶段。按照“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步骤,切实抓好宣传发动阶段,重点推动阶段和全面推开、成果展示阶段三个阶段各项工作。一是宣传发动时间早。全省会议召开后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戏曲曲艺讲座,咸宁市实验小学开办了专刊专栏,外国语学校进行戏曲曲艺知识普及教育。赤壁市实验小学举办了以戏曲曲艺教育体验为目的的“夏令营”活动。二是重点推动阶段强劲有力。8月18日,2016年度“戏曲进校园”工作鄂东片区推进会在黄冈市召开。回来后,我市及时召开了推进会,抓紧时间做好重点推动阶段工作。11月底,举办了戏曲曲艺骨干教师培训班35期。戏曲曲艺专题展览进校园26场次。开展了戏曲进校园专题演出220场。市教育局编制戏曲曲艺知识教育声像、戏曲曲艺知识读本。建立了戏曲曲艺志愿者平台服务。三是坚持完善全面推开、成果展示阶段的各项工作。崇阳县和通城县积极参加湖北省举办的戏曲进校园演出比赛。嘉鱼县加强兴趣小组和人才的挖掘、培训、展演工作。通山县推广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典型等。
三、强化工作举措、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将戏曲进校园工作作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艺术素质测评内容,并将戏曲进校园工作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二是对受聘担任中小学兼职戏曲教师和校外戏曲辅导员的演职人员,在经费和待遇上予以倾斜。三是建立课程标准体系,将戏曲通识教育内容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确保戏曲通识教育进课表、进课堂,并在课时上予以保证。崇阳县提琴戏传承中心承担崇阳职校戏曲教学任务,每天下午深入各个班级进行戏曲教学,提琴戏传承中心主任、国家二级演员熊天霞,国家三级演员庞勇亲自授课,深受全体师生的好评和称赞。四是建立咸宁本地戏曲名家人才库,建立京剧、汉剧、楚剧等网上戏曲资源,依托各种网上平台,推进戏曲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五是开展“千人唱戏曲”、“戏曲达人”评选等八大系列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制作戏曲进校园专题节目,定期推介校园戏曲小明星,营造良好戏曲文化氛围。
四、打造师资队伍,促进院校合作。一是通过戏曲名家教学或到戏曲专业院校培训学习的方式,强化对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地方戏曲的专项培训力度。二是联合教育部门,引导全市中小学有计划地定期召开戏曲教育研讨会,制定学校戏曲教学的发展规划。三是与文化部门联合,邀请专业演员来校兼职戏曲教学,或请民间知名艺人、传承人来校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原汁原味的地方戏曲文化。
五、深化教学措施、搭建展示舞台。一是选编有代表性的、曲调优美动听和内容积极向上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喜爱戏曲。二是运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继承、弘扬民族传统艺术的目的。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校园教学中通过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熏陶,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对了解唱段所表现的韵味和内容。四是开设校园广播“戏曲名曲欣赏”栏目,让广大师生在不知不觉中欣赏并熟悉地方戏曲的动人旋律,使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不断浓厚起来。五是全市中小学在校园艺术周中开设“地方戏曲知识竞赛”和“地方戏曲歌手比赛”。六是举办地方戏曲展演、汇演等比赛活动,在各类节庆活动、演出中邀请学生参加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现戏曲才艺的平台。
六、精心组织排练,提升演出水准。为让广大学生欣赏到较高水准的戏曲艺术,一是组织市戏剧舞蹈家协会、市戏剧艺术院团开展中国梦·戏曲情咸宁市戏曲进校园演出月活动,排演优秀传统戏曲曲目,剧种多样,包括京剧、楚剧、黄梅戏、花鼓戏,以及地方特色提琴戏等,市戏剧艺术团的戏曲艺人们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行免费公益性的演出,并在节目中穿插推介戏曲知识、戏曲身段表演等内容,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二是精选具有咸宁特色的优秀创作剧目,从我市近年来创作演出的优秀剧目挑选出通山采茶戏、通城花鼓戏、崇阳提琴戏等地方优秀剧、节目作为学生经常观摩欣赏的剧目。通城县将传统经典通城花鼓戏《三子贵》、《屋檐滴水》、《状元打更》结合学生特点遴选优秀传统剧目。三是组织各县市区剧院精干力量,通过15天的时间,排练集戏曲、歌舞、小品于一体的戏曲晚会,并在各学校进行巡回演出,演出现场掌声不断。